如何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?应急管理部:以“四化”前移安全关口
来源:2023-01-05 20:35应急管理部
1月5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,做好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,大力推动安全关口前移,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,必须在工作重心上更加注重防的工作,善于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,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。
——制度化源头管控。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,科学划定灾害设防标准,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红线约束机制。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,进一步健全重大工程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制度、部门联审联查机制。严防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,持续开展重点县和重点园区专家指导服务。
——常态化风险管控。发挥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,进一步健全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联合会商机制,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、季节变化、重大节日和活动特点,推动有针对性落实防范应对措施。组织好各大流域汛前检查、重点地区汛中督导,落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“叫应”机制,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。综合运用人防、技防等措施,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巡查监控。推动加强火源管控、野外巡查和隐患治理,坚决防止火灾高发重发。继续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常抓严管工作机制,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加强矿山、危化品、建筑、交通、渔船等行业领域风险跟踪分析,深入剖析苗头性事故暴露出的问题,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,确保安全形势稳定。
——信息化监测预警。突出重点领域,加快建设国家灾害事件、安全事故电子地图,建好用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“一张网”,推进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融合升级,推广应用粉尘风险监测预警系统,提升安全风险预警精准性、有效性。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经验。加快推动多层大体量劳动密集型企业、人员密集场所“智慧消防”建设,出现火情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疏散。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,加快整合气象、水文、地震、地质、森林草原等监测基础数据,综合利用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手段,分析研判各灾种叠加和灾害链风险变化,及时向影响地区发布预警信息。推动市县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,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一线岗位和受威胁人群。
——长效化工程治理。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、综合防灾减灾、安全生产等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。持续统筹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。指导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、管护使用。建设一批智能化标杆矿山,推进机械化换人、智能化减人。
"红立方"长期致力于安全保障、应急救援、个人防护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,是国家及地方应急人防等防灾减灾相关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基地,是提前预防储备物资产品首先企业,我们单位本着以"让我们生活地更安全"的使命,为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。